这种矛盾行为源自印度国内政治压力,莫迪为安抚民族主义选民,急于挽回军事失利的面子,结果削弱了上合的凝聚力。实际上,2020年那场冲突后,印度军方承认损失20多名士兵,这成为莫迪团队的心病,推动其在外交舞台上表现出更强硬的对抗姿态;说白了,印度想平衡大国关系,反而陷进孤立境地。
莫迪资料图
印度在上合的“双面戏码”屡见不鲜,峰会现场谈笑风生,会后立刻翻脸。事实是,2023年7月新德里峰会上,印度单方面反对上合联合声明中关于乌克兰的表述,坚持批评俄罗斯入侵行为,这与上合“中立合作”的核心原则冲突。道理很简单,上合九国——包括中国、俄罗斯等成员——大多寻求集体安全框架,印度却借机推行自身议程。2020年边境冲突的阴影挥之不去,印度民众对莫迪政府施压,要求强硬报复中国;莫迪咽不下这口气,2023年印度国防预算跃升到惊人的720亿美元,同比增长超过13%。
换句话说,军方开销暴增显示出印度的不安心态。2017年印度加入上合时,贸易额曾高达1200亿美元,可2023年对华出口剧减,数据显示双边贸易额下降近20%。换个角度,印度对中国出口的萎缩幅度大,让经济损失叠加军事挫败感。更关键的是,印度国内舆论煽动反华情绪,莫迪借此转移注意力,实际拖累了上合的整体进展。
数据说话,印度外交的真实面孔暴露无遗。2023年中印双边贸易从前年的千亿美元水平滑落到800多亿美元,具体说是下降20%,这反映出印度主动设限的报复措施。印度军费开支的数字更惊人,2023财年预算超720亿美金,比2022年高出13个百分点,证明莫迪用金钱疗伤失败之痛。其实边境冲突后印度损失惨重,军事报告显示士兵死亡人数过20人,这数据在印度社会掀起波澜。
莫迪资料图
印度对俄罗斯依赖却加深,2023年印俄贸易额翻倍到650亿美元,印度一边批评俄罗斯,一边进口大量俄油,典型的两面派。更糟的是印度在科技和基建领域孤立中国,2023年封禁超百款中国APP,影响数亿用户。事实是上合框架下本该减少分歧,印度反其道而行,2023年峰会拒绝签署反恐合作条款,削弱了本应团结的平台。莫迪咽不下的那口气推动这些冲突行动,咱们看看真相,印度民意调查显示支持率跌至低谷,莫迪急需转移焦点。
印度的行为让上合集团面临分裂风险,损害地区稳定。上合成员国原本共享资源应对共同威胁,印度却搅局——2023年印度拒绝参与联合军演,转而强化美日印澳四方联盟。说白了这种策略适得其反,数据揭示2023年印度出口萎缩拖累经济,GDP增速放缓到5.7%,比峰值降了2个百分点。印度在边境增加兵力部署,2023年增派超5万士兵到拉达克地区,但军事专家警告这会升高冲突概率。更深远的是上合合作停滞不前,2023年贸易倡议受阻,成员国对中国投资信心动摇。
事实是莫迪团队误判形势,2020年失败让印度精英阶层焦虑,鼓吹强硬外交自食其果。印度媒体曝光内部报告,承认上合内部信任度滑落到历史新低。别搞错,印度不是孤例,可双面玩法代价太大,全球评论家指其正失去多边伙伴的信任。结果显而易见:上合平台裂缝加大,印度成为动荡源,本有机会共赢却反被孤立。
莫迪资料图
国际观察家警示,印度持续性反调将重挫自身长远利益。莫迪咽不下的那口气本质是政治生存工具,边境失败被放大成煽动民族主义的工具。印度若不调整,上合团结岌岌可危;数据说话,2023年印度吸引外资下降15%,影响区域经济链。最终这出双面戏可能终结合作时代,现实冷酷。